close

 

庫斯杜力卡的《地下社會》已是第二次躍上台灣大銀幕,賴香吟在《其後》中提到《地下社會》在真善美戲院上映一事,距離本片殺青二十年後,我終於能在院線大銀幕一睹「電影版」《地下社會》。會特別強調「電影版」是因為《地下社會》原先是一部長達五小時的電視迷你劇集,167分鐘的電影版少了許多有趣的橋段,同時也少去一些更直接讚頌南斯拉夫完整性及譴責南斯拉夫分裂的指涉。由於導演本人的政治立場、影片中其他族裔的噤聲,《地下社會》一度被西歐視為塞爾維亞方的政宣片,遭到法國評論家抨擊,甚至拒看。

 

撇開導演本人的意志與未看先評的控訴不談,《地下社會》有一個即使將歷史背景全面架空仍能感動觀眾的好故事,有與畫面和情緒張力緊密結合的好配樂,有一票敬業的好演員,還有一個瘋狂的導演。第二次看《地下社會》,我瞭解到這部片餘韻最長的瘋狂感並非來自庫斯杜力卡慣用的尋歡場面,同時也並非來自對家國的眷戀,瘋狂的餘韻源自愛情,那些放在家國面前被勸退、遭譏笑的小情小愛。

 

對家國的忠貞原來都只是捍衛愛情的結果。Dušan Kovačević 筆下的地下社會對真理的了解猶如柏拉圖的洞窟臣民,然而他們的生活方式又似一個理想的共產桃花源。地底的人們真實地活在二戰中的國族幻象裡,而地表的人們虛假地於真實的和平裡演戲。為國效命總有一些崇高、為人不為己的理由,然而在《地下社會》卻不是這麼一回事。馬可(Predrag "Miki" Manojlović飾)不是,阿黑也不是。兩人一為戀人之愛,一為親情之愛。阿黑為了尋找兒子加入內戰,表態自己不屬於任何一方。馬可陽奉陰違走私軍武,內戰時在自己的國土上販售武器。這些終極的自私,名曰愛情,從排外(阿黑反德語劇)開始定義我族,也在疆界的變體中(內戰)透析認同的歧異性。

 

 

電影版刪去的我相當喜歡的橋段:

 

馬可與娜塔莉吵架時的激情戲後段。這是我目前認為最精采的床戲(雖然床沒有出現)。兩人互動像是在跳探戈,進退節奏總在不經意間有了變化,卻絲毫不突兀。以高跟鞋作為起始點,連接兩人上一次的情慾戲。讓這場情慾戲在設計上和表現上均特別困難的是兩人間既愛且恨的情緒。電影版點到為止,結束的也不錯,只是之後跳接到娜塔莉狼狽地被丟棄在地下的模樣,說服力道稍嫌不足。

 

馬可快樂滅屍橋段。這裡大概最能突顯馬可的心狠手辣以及「瘋」。從瘋人院就出阿黑後,馬可對同情院裡病人的娜塔莉說:「我們都是瘋子,只是還沒被診斷出來罷了。」(印象,非逐字)而在快樂滅屍的橋段裡,馬可將走私交易對象的屍體放進桶子裡,擠眉弄眼地將他們澆上汽油燒燬。

 

馬可在回家的路途上,趁四下無人,對自己拳打腳踢,甚至在地上翻滾。電影版直接讓落魄的馬可在通往地下的樓梯上又滑又滾,雖然劇情上不會不合理,可惜鋪陳不足,少了一次讓觀眾爆笑的機會。

 

 

P.S.硬要放上出現在庫斯杜力卡其他影片過的演員清單,希望之後有機會聊聊我心中的巴爾幹梁朝偉Davor Dujmović,還有庫斯杜力卡電影中的女人

 

伊凡(馬可的弟弟)Slavko Štimac(生命是個奇蹟、你記得桃莉貝爾嗎)

巴托(娜塔莉的弟弟)Davor Dujmović (爸爸出差時、流浪者之歌)巴爾幹梁朝偉

馬可Predrag "Miki" Manojlović(爸爸出差時)

維拉(阿黑老婆)Mirjana Karanović(爸爸出差時)

 

圖片來源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f/f5/Underground_affiche_fr_dvd_big.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地下社會 庫斯杜力卡
    全站熱搜

    言畢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