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看《刺客聶隱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水墨畫般的攝影和過招三兩下即分出結果的明快打鬥節奏。整體節奏的緩慢襯托出打鬥來得急,又結束得快;畫面景物的靜對比出人物的動。《悲情城市》中出現過的「長鏡頭拍攝人在山景中走位」在《刺客聶隱娘》裡再度出現,由於後者密度更高的關係,畫面尤其像連環的動態水墨畫。背景變得夢幻的同時,人物互動卻變得寫實,刺客應有的「靜」被大大地突顯出來。

  武俠片的重點之一是功夫,為了讓觀眾看清楚俠客的動作,這類電影常使用慢動作,或讓俠客在過招前先擺出陣勢。然而,這些《刺客聶隱娘》中都看不到。「慢動作」照理不存在於打鬥當下,影像中可以解釋慢動作效果的理由是「心理視覺」。看見慢動作的人與擺出動作的人有同樣的心理狀態,才能拆解動作,看得如此精細。而「擺陣勢」則是噱頭與宣示門派效果大於實質攻防,計較一點的觀眾或許會說:「對手怎麼還傻傻在那邊等他擺陣勢。」排除慢動作、排除擺陣勢,《刺客聶隱娘》營造的是旁觀者的武俠片,攝影機的位置就像躲了一名樵夫或者宮女,他們不是大俠,當然看不清過招的細部動作,聶隱娘等人也不會擺動陣勢(他們不像武林各幫主需要示威),他們是「刺客」,需要隱藏氣息,下手準確俐落的影子殺手。(題外話:元氏化身的精精兒化身刺客還是少女心不滅,衣著之華麗連打鬥時外表也要跟老公前女友拼了的意思。)

  除了功夫外,《刺客聶隱娘》的俠氣也展現在各個腳色的抉擇上:磨鏡少年決定救人、嘉誠公主為國下嫁,以及隱娘在各種身分腳色中迷惘,但仍出手幫助瑚姬、遵守承諾的大俠風範。還有一點讓人眼睛一亮的是,四位女性腳色的動能勝過其他男角,讓人有在看女子武俠片的錯覺。雖然隱娘的男性親戚們有一場人數規模較大的打鬥戲,但總體印象仍敵不過四位女角。嘉誠公主撫琴、瑚姬胡旋舞、元氏與隱娘林中相殺,對比被困於朝廷與帷帳中的田季安,唐代女性的強烈性格被突顯出來。

  故事的新元素「青鸞舞鏡」在片中最明顯的就是公主雙胞胎和田季安與瑚姬。師太眼中只有自己的雙胞胎,將對方的意志當作自己的意志;田季安看著瑚姬跳舞,自己也跟著起舞。較隱諱的「青鸞舞鏡」代表則是元氏與隱娘,元氏見隱娘後,跟著化身為刺客,也跟著落實成為田季安的「舊愛」。隱娘知道「青鸞舞鏡」的典故,因此最終離開。人因遇見「相似之人」而歡喜,卻少有人發現「相似」是自身理想的投影,人在尋求同伴的渴望中看見自身理想的投射,奮不顧身想吸引對方,想與對方產身共鳴,希望對方接納自己,卻看不清相似是理想的幻影,終究一場空。約是曉悟此道,隱娘才與磨鏡少年(妻夫木聰)前往不一樣的新羅。靜態武俠中連愛情也可以如此內斂又俐落,悄然不提情愛,一個承諾,說走就走。

 

 

圖片來源: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9/91/The_Assassin_Poster.jpg

arrow
arrow

    言畢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